回顾性研究是运用临床现有的资料(如病历)进行分析和总结的一种方法。这种研究无须预先进行设计和随机分组,资料都是从随访调查或查阅病历中得到。 其研究结果除可总结经验外,还可发现问题或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线索。 回顾性研究的优点是较省时、省钱、省人力,易为医护人员采用,也是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 缺点是偏倚较大,常因资料记录不全面而不够准确,使误差增大,且主观因素多。因此只能用作探索性研究,其结果不能得到科学的结论。



 

首先回顾性研究的适用于哪些疾病呢?


  • 病例少见: 如研究年发病率为3、4人/10万的儿童白血病时,如用队列研究需观察100万例儿童,一年才可得到34例; 而用病例对照研究,收集已被诊断为白血病的34例及相应的对照,则易于获得所需的调查资料。

  • 疾病为少见病但暴露因素较常见: 如癌与某种食物或药品的关系,肺癌与职业性暴露于石棉或放射性物质的联系等。

  • 对一些慢性病,如心血管疾病,由于病程较长,如果用队列研究则须观察相当长一段时间才能得到结局的数据; 而用回顾性研究,则可应用以往积累的资料,大大节约调查时间保证研究的顺利进行。



在回顾性研究设计与分析过程中,易产生较大偏倚,必须加以控制才能能到更为科学的结论。 常见的偏倚可分为选择偏倚、信息偏倚和混杂偏倚三大类。

一、选择偏倚

常发生在设计阶段。由于在选择研究对象方法上的错误,结果导致样本不能代表总体。 常见的有:

(1)入院率偏倚

由于患某病的人、无该病的人及有某特征的人的住院机会不一样,就有可能使某因素与某种疾病之间产生虚假联系,同时掩盖了在人群中确实存在的联系。 控制方法为,对照可从住院病人选取; 另外也可设计两个或多个对照,其中一个对照组来自社区一般人群,将不同来源的对照组所获得的结果加以比较,以推测是否存在选择偏倚。

(2)新病例偏倚

即如果暴露与疾病预后有关,研究现患病例所得的暴露与疾病关系可能被歪曲。 选用存活较长的病人比选用存活较短的病人作为病例进行研究时获得更多的信息。 然而,这些更多的信息可能只与存活有关,未必与该病发病的病因有关,从而高估了某些暴露因素对发病的作用。 控制该偏倚的方法,选择病例时应为新近诊断出来的病例。

(3)无应答偏倚

选好调查样本后,如果有相当比例的人没有调查到,或者虽然调查到,但有相当比例的人拒绝回答所有问题或部分问题,均可造成偏倚。 该偏倚主要应在设计过程中加以控制,尽可能减少失访率和无应答率。


二、信息偏倚
又称观察性偏倚,常见的有回忆偏倚和调查偏倚。 这类偏倚主要发生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

(1)回忆偏倚

由于回顾性研究主要是观察过去的暴露史或既往史,其回忆的完整性与准确性易影响资料的真实性而引起偏倚; 同时也容易受后来发病的影响,使病例回忆时偏于多提供“暴露的信息”。 控制方法主要为尽可能采用“盲法”收集资料,采用客观标准获得资料。

(2)观察偏倚

指对病例组和对照组在收集资料的方法上有差别,如在时间、地点、询问的重点和询问的方式方法有差别时所造成的偏倚。 另外,由于调查员之间对调查项目理解及掌握标准不、认真程度不同,均可造成这种偏倚。 控制方法是设计好调查表,统一标准,做好调查员的培训,及时检查调查结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三、混杂偏倚
一些既与疾病有关又与病因因素有联系的因素可能引起偏倚,该偏倚是由于在病因研究时没有排除因果之外的其他混杂因素的影响而引起的。 通常由年龄、性别、饮食习惯等可能作为混淆因素而引起偏倚。
白发越多的人越易得恶性肿瘤,恶性肿瘤病人中白发的人比一般传染病病人中多。 但是白发与年龄有关,而老年人是恶性肿瘤发生的一个危险因素,所以在研究白发与恶性肿瘤的因果关系时,必须调整年龄这个混杂因素。 控制方法是在设计时采取配对的方法,在分析时采用分层分析、多元分析等。


参考文献

[1]张华, 陶立元, 赵一鸣. 开展病历回顾性研究的注意事项[J]. 中华儿科杂志, 2018,56(1) : 47-47.

[2]石关桐, 姜政男. 临床回顾性研究论文写作过程中的常见问题探讨[J]. 中医正骨, 2017, 29(3):1-2.